

【耳鼻喉医话】耳鼻咽喉是人体第一道防线,头颈区域更布满关键的“生命开关”!本专栏融合中西医智慧,解码耳病背后的预警信号,剖析鼻咽喉炎症反复之谜,揭开颈部肿块的诊疗密码。
今天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:霜降,也就是说不久之后就要入冬了。霜降的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则比较热,昼夜温差大,秋燥明显,这时鼻炎的朋友该如何调理?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。
霜降凉燥加重,减少鼻炎发作,做好2件事
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,在气温逐渐下降的同时,我们体表的阳气逐渐内收,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,患上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也会进一步增大。想要减少感冒鼻炎的发作,我们就要做好2件事。
第一件事,就是要学会“防”。疾病的发作会消耗大量的阳气,影响阳气的冬藏,让我们在真正的严冬到来时缺乏足够的抵抗力。换句话说,霜降时面对节气的变化,我们提前做好准备,让身体免受寒邪、燥邪等侵扰,就是最好的防病手段。
第二件事,就是要学会“补”。民间有句俗语说“冬补不如补霜降”,在冬季来临前抓紧时间调理体质,也可以让我们的抵抗力变得更强,让感冒、鼻炎、鼻窦炎少发作。
防感防鼻炎,做好2补1防,调理两手抓
许多朋友到了霜降乃至入冬后,随着温度的下降,会变得手脚冰凉、不耐寒,尤其是鼻黏膜对冷空气很敏感,晨起容易打喷嚏、流清涕。既往有鼻炎的朋友,这段时间症状往往也会加重。
这些情况多发生在3类人身上:
1、上热下寒。上热下寒本质是脾胃虚弱、气机升降出入功能失常,阳气瘀阻在上焦出现热证,下焦得不到阳气温煦呈现寒凉的状态。这样的朋友往往会有上半身热的症状,比如口唇干燥、鼻干、流鼻血、流黄涕等,但同时也有虚寒的表现。
2、肺气虚。肺气虚的朋友一般体质会比较虚弱、容易疲倦乏力,脸色也是比较苍白或萎黄的,而且感冒、鼻炎、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反复发作。而“肺为贮痰之器”,在感受外邪时,会比较容易出现咳嗽、痰多、鼻后滴漏等情况。
3、阳气不足。如果我们体内的阳气匮乏,没有足够的阳气去温煦我们的身体。这样的朋友就容易出现畏寒怕冷、手脚冰凉、遇冷、入夜时鼻塞流涕加重,白天遇温则症状缓解等表现。
而在霜降进补之前,我们首先要扫清体内的垃圾,润燥清内热;其次则是健脾补肺,养足气血,最后则是顺应时节,温阳防寒。具体该怎么做呢?我们可以做好这3点。
1、滋阴润燥,补脾清热
上热下寒、体内津液不足的情况,通常伴随着脾胃虚弱的问题。这个时候,我们一方面要滋阴潜阳、将体内浮越的阳气收敛回去,另一方面也要健运脾胃,使得气机顺畅,不再淤积于中焦。
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上焦郁热不清,鼻炎鼻窦炎就容易反复发作,这就需要我们在急性期时遵医嘱用药、用足疗程来控制症状。除了内服用药外,使用洗鼻、熏蒸、喷鼻等外治法同样也可以帮助清理鼻腔中的鼻涕、致病原,清理上焦郁热,改善鼻黏膜炎性状态。
在鼻炎、鼻窦炎的症状得到控制后,再进行滋阴润燥、健脾生津的日常调理。
食疗方推荐
雪梨百合羹
功效:滋阴润燥,清热生津。
材料:雪梨1个、干百合10克、冰糖少许。
做法:雪梨切块去核,所有材料加水,炖煮30分钟~1小时,加入冰糖调味,温服。
适宜:适用于肺燥、肺热引起的鼻干咽干口干、鼻涕粘稠等表现。
儿童用法:3~6岁份量应减半,2~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,2岁以下不宜用。蚕豆病可用。
2、健脾补肺,温补阳气
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霜降时想要进补,首先要选择一些性味平和的食物,平补、缓补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补脾益气、醒脾开胃的食物或药材进行调理。比如:黄芪、山药、板栗、地瓜、南瓜、五指毛桃、白术等。
食疗方推荐
玉屏鸡
功效:健脾补肺,补气固表。
材料:黄芪60克,白术20克,防风20克,鸡肉适量。
做法:所有材料洗净,鸡肉斩块,将所有备料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,小火煲1.5小时,加盐即可饮用。
用法:适用于脾虚、肺气虚、肺脾气虚、易感冒者。一周1~2次。
儿童用法:3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, 3~6岁份量应减半,2~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,2岁以下不宜用;蚕豆病可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将双手搓热,然后顺时针摩腹3~5分钟,同样也可以起到调理气机、促进消化、健运脾胃的效果。
3、防风保暖,温阳散寒
霜降时节养藏阳气的关键,就是要温阳散寒,避免感冒和鼻炎的急性发作损耗我们的阳气。
霜降时,要及时增添衣服保暖,尤其不要忽略脚踝、膝盖、肚子、脖子、头部这5个部位,这些部位最易受寒,一定要穿足衣物保护好。其次,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,防止秋风流通,使脾胃受凉。天气晴朗时,也要及时开窗通风,多呼吸新鲜空气。
体寒阳虚的朋友,也可以多晒背、晒太阳,以感觉身体温暖舒适、微微出汗为度。晒背时最好选择避风避寒的地点,晒背后后可以喝点温的淡盐水来补充津液。
霜降时节昼夜温差较大,如果不慎着凉感冒,出现了手脚冰凉、脖子发凉、畏寒怕风、打喷嚏、流清鼻涕甚至咳嗽等症状,可以及时通过洗热水澡、泡脚等方式温阳散寒,缓解症状。
食疗方推荐
辛夷白芷鱼头汤
材料:辛夷花10克,白芷10克,鱼头1个约300克,生姜15克,小葱4根,花生油、食盐适量。
做法:鱼头洗净祛鳃,热油起锅,爆香生姜,再下鱼头煎至两面微黄。辛夷花洗净后,放入汤包中,与白芷、鱼头一起放入锅中,加入清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40分钟,加入葱段煮2分钟,调味后即可。温服,喝汤吃肉。
服法:一周2~3次。
适宜:温通散寒,祛风通窍。可用于风寒所致的感冒、鼻塞、头痛等症。亦可用于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导致的头痛、头晕人群。
儿童用法:3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, 3~6岁份量应减半,2~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,2岁以下不宜用;蚕豆病可用。
如果鼻塞、鼻痒、流涕的症状比较严重,我们也可以使用熏蒸疗法来疏风散寒,通窍止涕,配合辛芷熏蒸液一起使用,调理效果会更好。
初审 | 庄映格
审核 | 王军飞
审定 | 陈佳佳 全国前三配资平台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